猪配种时机的选择
我国的猪人工授精技术,从五十年代试验开始到现在,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在猪人工授精技术能显著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并提高优秀种公猪的繁殖效能、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劳动强度等。
准确的人工授精时间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关键。通过发情母猪一些特定的表现如外阴变化、静立反射等来判断母猪是否处于发情状态。通常判断母猪发情后需要对母猪进行2-4次的人工授精来保证母猪受胎成功。之所以进行多次输精是因为对母猪的排卵时间难以精确把握,多次输精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母猪体内有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存在。
一、卵子和精子的生理特性
猪为多次发情的动物,在全年的任何时间均可发情,平均发情周期21d左右。发情一般持续时间12-96h不等,平均50h,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时间短于经产母猪。母猪通常在发情期的2/3处排卵,排卵持续时间可达4-8h。
卵子运行情况会受到输卵管生理特性、卵巢激素、生殖道内环境等因素影响。卵子从卵巢表面到输卵管内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会在数小时后到达壶腹部。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8-10h,而后备母猪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短于经产母猪,约4h。
猪精子的发生周期44-45d,在附睾内成熟的最短时间为9-12d,因此精子从发生到排出体外的时间为两个月左右。
无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精子都必须运行到输卵管的壶腹部才能完成受精。精子自输精部位到达受精部位的时间远比精子自身运动的时间要短。猪在交配后15-30min左右即可在输卵管内发现精子。
一般认为,精子获能过程先在子宫内进行,最后在输卵管内完成。猪精子获能主要部位在输卵管,获能时间为2-6h。精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可达24-48h。
由于卵子排出后存活时间短,且实际生产中很难确定每头母猪排卵的精确时间;而一般认为排卵前24h授精能达到较好的受胎率,最佳时间为排卵前8-12h。因此选择在母猪发情时多次配种,让精子在母猪体内等待新鲜的卵子到来!
二、配种时机的选择
受到排卵时间和卵子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输精后未必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因此配种时间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对于一线从业者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在确定配种时机前,首先了解影响配种时间的因素:
■ 母猪状态—遗传因素、体况、健康度等。
■ 查情的准确性—把握最佳配种时机的基础。目的是根据发情时间估计配种时间。
■ 母猪类型—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异常母猪等。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时间短,确定发情后应及时配种;一胎母猪的断配间隔较长,发情期较短,可类似后备母猪的配种方式;≥二胎母猪发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以适当延后配种,见“断奶至配种间隔”;异常母猪(空怀、返情、流产等)发情期也较短,因此需要发情即配。
■ 查情频率—查情两次/d VS. 查情一次/d。确定首次配种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一天两次查情能够更早的找到静立的母猪,可以更准确的确认发情与首配的时间间隔。
■ 断奶至配种间隔—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母猪断配间隔短,发情持续时间长;断配间隔长,发情持续时间短。断奶母猪的排卵时间与断配间隔有一定的关联,而且这个结果在不同的群体中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母猪断奶后发情比较早的排卵比较晚;相反,断奶后发情比较晚的母猪排卵时间则比较早。典型的延迟配种时间如下:
■ 配种次数—根据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来看,第一次配种和第二次配种间隔12-24小时。有的场线仅仅适时配种一次就可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很多场线选择配种2-3次,直至母猪不再静立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使输精过早后续仍有精子补充。但是输精次数的增多也可能直接提高了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
■ 环境因素—因饲养环境变化如持续高温导致母猪出现发情期缩短、发情表现不明显的状况时,要及时修正配种方案。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猪群状态来确定最佳配种时间。实际生产中需要经验丰富、执行力强、责任心重的一线配种人员操作,而这对于长期稳定、高效生产非常重要!